通過對深圳市龍崗區(qū)A和B兩個工程樁基工程勘察、檢測等資料的分析后,認為該兩個勘察場地石炭系下統大塘階測水組地層層序紊亂、巖相變化復雜的根本原因可能是這套地層的成因屬海一陸交互相砂泥質碎屑巖建造所致;勘察報告將第⑥層含角礫粉質黏土判定為巖溶堆積物,詳勘補充報告進而將凡是有此層出現時均定為“土洞”、“溶洞”,以致造成兩個勘察區(qū)有高達34.6m(A工程)或41.8m(B工程)的“填充土洞、溶洞”,見洞率分另口達到34%和49%,我們認為第⑥層定為坡積~殘積層Q3-2 dl-el或殘積層Q墨2比較確切,且沒有那樣高、大的土洞或溶洞和見洞率;A工程作了大量抗壓樁和抗拔樁的靜力載荷試驗檢測,檢測值均能滿足設計要求,通過檢測值與計算值的對比分析后,認為原勘察報告所提有關參數偏低,可適當提高。由于深圳龍崗區(qū)測水組地層分布廣泛,本文可供類似工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