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蘆山縣發(fā)生Ms7.0級強烈地震,造成了大量民居建筑的嚴重破壞甚至倒塌。本文通過對蘆山地震中民居建筑的震害調查,系統總結了磚混民居這一量大面廣建筑結構的破壞形式和損傷機制。汶川地震后的新建民居在抗震措施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大多具有抗震構造措施、采用240mm承重墻等,因此整體震害較輕,但是新建居民在建設房屋時,抗震構造措施的布局有很大的隨意性,具體表現在平面內布置不足和豎向分布不規(guī)則,導致整體約束效果下降,進而結構發(fā)生破壞。雅安地區(qū)多處于山坡軟土地帶、建筑物多臨近河流,同時民居建筑的基坑開挖普遍較淺,處理不當,在地震過程中出現地基不均勻沉降,基礎遭到破壞,并造成上部結構破壞。相比之下,地基得到妥善處理、嚴格按照抗震規(guī)范設計的民居,震害十分輕微。本文建議繼續(xù)增強對居民的防震減災宣傳,普及民居抗震構造知識,進行民居的實用抗震措施和地基處理方法的研究,并針對各類民居震害情況,研究有效、經濟和快速的加固改造技術。